在许多的战争当中,都会有起着转折作用的战役,令局势逐步得到控制,解放战争也不例外,但是解放战争却有着比较特殊的一点,就是在毛主席的战略安排下,所有的战役几乎就是相辅相成的,所以多场重要战役均可以被称为转折点,其中就包括挺进大别山之战。这场战役在整个解放战争当中都极为关键,陈毅更是曾直言称,如若没有刘邓大军拖住几十万国民党军,就没有其他战役的顺利进行。
华东野战军南下时,陈毅作为司令员下达一个比较特殊的命令,就是在见到刘邓大军时,无论看到怎样的情况,都不能取笑、更不能看不起,为何陈毅会下达这样的命令呢。一切还要从刘邓大军接到挺进大别山的任务开始说起,当时毛主席制定了以空间换时间的战术,表面看似是国民党占领不少城镇,但是实际上却是在共产党的运动战中,被消耗掉大量的有生力量。
因为此时的毛主席极为清楚,国民党的兵力数量,占据着绝对的优势,所以用这样的方式消耗掉大量兵力,在后续的战争当中,解放军才可以扭转战局。但是由于国民党兵力数量过于庞大,即便是消耗掉一部分后,还是令解放军面临敌强我弱的局面。面对此情况毛主席又提出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计划,而此战也成为解放战争当中的重大转折点,实现插进敌人心脏尖刀的效果。
展开剩余63%为了保障此战可以取得胜利,毛主席将此重任并到刘邓大军手上,希望刘邓二人可以指挥晋冀鲁豫解放军,完成这个艰难的任务。之所以称此任务艰难,是因为挺进大别山要面临的情况,远比其他战争要复杂许多,为何如此艰难毛主席还要支持发起此战呢。大别山虽然属于土地贫瘠地区,但是其地理位置极为关键,不仅是三省交界地带,更是长江与淮河的分水岭,称其为中国南北方分界线更加准确。
如若可以拿下此处,就意味着后续的战争主动权,就会落到共产党的手中,刘邓二人自然也知道此任务的重要性,所以在后续的战争途中,无论遇到怎样的通关,都尽全力闯过来。刘邓行进大别山后,首先面对的就是百姓的质疑,以往热情的老乡,在战争的影响下,已经对军队充满恐惧和敌视情绪,可想而知刘邓大军到来后会面临怎样的情况。
虽然后续百姓对刘邓大军逐步改观,但是贫瘠的地区,不会因为军队守纪律就将粮食产量提升,所以刘邓大军经常面临没有粮食可吃的局面。长途奔袭的情况下,战士的鞋子几乎被磨破,再加上大别山自身的气候影响,令战士的衣服一直处于半湿和全湿的状态,许多战士因为不适合气候,而导致身体生病。但是却不得不坚持作战,因为山上有国民党正规军,山下有忠心于老蒋的地主私兵,利用游击战给刘邓大造成极大影响。
战争不断再加上无法得到充分的休息,令刘邓大军被折磨到已经不复往日的精神状态,衣衫更是处于残破不堪的状态当中,曾经的雄壮之师,在挺进大别山后,远远望去就如同是“乞丐军”。正是因为此情况存在,陈毅才会叮嘱自己的队伍,无论看到刘邓大军是怎样的形象,不仅不能取笑,更不能看不起,应该对刘邓大军心存敬意,因为没有刘邓大军拖住国民党大量兵力,那么其他战争就不会那般顺利的进行。
发布于:天津市